在2月20日晚的男篮亚洲杯预选赛中,中国男篮以100比58的悬殊比分大胜日本男篮。这场比赛,中国男篮从开场便掌控了局面,内外线全面压制对手,为球迷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。不过,在这场大胜的背后,有一个细节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广泛讨论——
张宁,这位在CBA赛场上以“推土机”式打法著称的球员,本赛季在山西男篮表现出色。他场均出战32分钟,能贡献18分、5.5篮板、2.4助攻,三分命中率达到37%,场均命中2.3记三分球 ,进攻高效,防守端也十分强硬,敢打敢拼的精神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喜爱。无论是面对强队时的强硬对抗,还是在球队陷入困境时的挺身而出,张宁都展现出了强大的个人能力和斗志。
然而,在这场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,张宁的上场时间却少得可怜。全场比赛,他仅出战2分24秒,直到比赛进入垃圾时间才获得登场机会。即便如此,张宁在有限的时间里依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。他外线突破后转身上篮得分的动作一气呵成,“丝滑”的表现赢得了现场球迷的欢呼,这也让人们不禁遐想,如果给他更多时间,他是否能带来更多惊喜?
张宁的“推土机”式打法,其实非常适合对阵日本队。日本队球员普遍身材不高,主打“小快灵”的技术特点,在对抗上相对薄弱。而张宁具备出色的持球杀伤内线能力,他强壮的身体和强硬的球风,能够在突破时给予日本队内线极大的压力,打乱对手的防守节奏。同时,他的外线三分投射也具备一定的威胁,能在进攻端丰富球队的战术选择。在防守端,张宁积极的防守态度和出色的对抗能力,也能有效限制日本队的突破和外线投射。
那么,郭士强指导为何在这场比赛中如此限制张宁的上场时间呢?从战术角度来看,或许郭指导有自己的考量。中国男篮本场比赛的首发阵容和主要轮换球员,在比赛初期就建立了较大的领先优势,郭指导可能希望通过稳定的阵容搭配来保持优势,确保比赛的胜利。而且,球队在比赛中主打团队传导球战术,张宁“单点爆破”的风格可能与球队在比赛前期的战术体系存在一定冲突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在比赛大局已定的情况下,适当增加张宁这样有特点球员的上场时间,不仅可以让他在国际赛场上积累更多经验,也能检验不同阵容搭配的效果,为后续比赛提供更多战术选择。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实力相近的对手时,张宁的打法或许能成为球队打破僵局的关键。